资源与城乡规划系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学术科研

学者讲坛|刘祖发-探寻城市饮水之困与健康之钥

2025-04-01

4月1日上午,由广州新华学院主办,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与科研处携手承办的学者讲坛——“城市自来水和纯净水处理技术”,在广州校区讲学厅内如期举行。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刘祖发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吸引了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等众多师生踊跃参与。讲座以解析水处理技术为核心,深入探讨了自来水与纯净水的净化流程,并呼吁公众关注饮用水安全与水资源管理。

刘祖发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简单的介绍


个人简介

刘祖发,博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主讲课程与研究领域为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和城市水务。2003年获得水文与水资源、水利工程硕士导师资格,具有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证书。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水中杂质的分类讲解

水处理不仅是科学,更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存命题。刘祖发副教授开篇即以珠江流域水质现状为例,剖析自然水体中悬浮物、胶体、溶解物的来源与危害——高浊度的黄河水、广州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情况、广州前航道的人工打捞、长珠三角的重金属污染等案例,让抽象概念瞬间具象化。同时通过对比南北方水源差异,他阐释了江河、地下水、湖泊及海水处理的独特挑战,可以说,处理地下水如同解开一杯“矿物质饮料”,而海水淡化则是给水做一场“深度透析”。

通过动态流程图,刘祖发副教授拆解了自来水处理的核心工艺:在原水基础上,加药→原水→混合→反应→沉淀→过滤→消毒——这六步看似简单,实则是百年来人类与水污染的智慧对抗。随后又对预处理(如生物氧化)与深度处理(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的技术差异进行对比。


深入浅出剖析自来水的处理流程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新兴污染物监测难度”“居民饮水安全意识”“家用净水器的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刘教授以专业视角出发,结合预处理技术及行业标准给出见解,将学术理论与生活实践无缝衔接。

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个人的疑难点

水处理技术是自然科学与工程实践的交汇点。从分子级污染物的去除到流域尺度的系统治理,唯有以技术创新回应复杂挑战,方能筑牢人类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刘祖发副教授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整场讲座中,刘祖发副教授以生动语言风格和生活化例子消解专业术语的晦涩,通过流程示意图与案例的穿插讲解,将复杂流程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水故事”。师生们在科学与趣味的交织中,不仅普及到了城市水处理技术知识,而且进一步揭开了日常用水背后的科技密码,以科学视角唤醒了公众对健康饮水的重视,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照亮了新未来生态之路。

集体照



图文丨张馨予
编辑丨黄毅
初审丨苏卓曦 曾杰峰
复审丨陈洁楠 吴颖斯
终审丨 孙华玲 夏海 马莉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19号(510520) 联系电话:020-87211330 邮编:510520 
技术支持:信息与网络中心